穿越一枝花(上) 第一章 此“霜”非彼“霜”(1)

書名︰穿越一枝花(上)|作者︰千尋|本書類別︰言情小說

鴻臚寺少卿葉知瑾葉大人嫁女兒,近百賓客盈門道賀,鞭炮聲響徹雲霄。

八抬大紅花轎從正門出府,一百二十八抬嫁妝隊伍長長地跟在後頭,陪房、丫鬟……從頭到尾細細數算,竟有六十六人之多。

幾個眼尖的看出那些不是普通下人,瞧她們的行止、氣度、表情……有人私下猜測,應該是從宮里出來的人。

不過是嫁個女兒,怎麼搞出這麼大排場?何況幾天前,大伙兒還以為這場婚事定要黃了呢,哪里曉得,出乎意料,婚事沒斷,熱鬧更盛。

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吶?

唉,說來話長。

葉知瑾不過是個從六品小闢,家里嫡女五個、庶女七個,眼下這個出嫁的名喚葉霜,雖是掛在嫡母名下,可知根底的,誰不知她是小妾所出。

怎麼說都是婢妾所出,倘若低嫁還有機會當正妻,但要是對象不差,能當個侍妾就算頂天了,然而不管是高嫁或低嫁,嫁妝給個十六、三十二抬,人人都要夸一聲嫡母大方了,怎會有今日風光?

理由是,葉霜嫁的不是別人,而是德王世子。

先來說說德王府吧!

已經過世的老德王爺是當今皇太後的親弟弟,昔年從龍有功,先皇下旨封為王爺,給邑田,享朝廷供奉。

老德王爺秉性恬淡,不以功名為念,雖然與皇帝姊夫情誼深重,卻不得寸進尺,不像一般外戚要錢又要權,反倒在帝位漸漸穩固之後,交出手中兵權,不再涉足權勢之爭,只在朝堂兼個閑職,每日以觀花種竹、酌酒吟詩為樂。

先皇過世,他上奏新皇,讓獨生子衛鋅承襲爵位,從此過著閑雲野鶴的退隱生活,偶爾領著長孫進宮與妹妹閑話家常,倒像一般人家的兄妹。

只不過衛鋅與父親不同,他有野心,對于權勢名利汲汲營營。

未襲爵前,有父親壓在頭上,他處處隱忍;襲爵後便放開手腳,想盡辦法往上爬,心底想的、腦子里盼的,是皇帝身邊的宰相位置。

當年,一句「玉在匱中求善價,釵于奩內待時飛」,被當時仍是皇子的新帝看上,納入羽下。

新帝登基,對衛鋅頗有倚重,他亦竭盡全力,助皇上掃除朝堂障礙,成為得力的左右手,之後官越做越大,朝堂勢力也越拓越廣。

衛鋅二十歲得皇太後賜婚,娶王家姑娘為妻。

那是個賢良溫順的好女人,可惜福薄,生下嫡長子衛昀康之後因難產而亡,王氏過世不久,皇後見機,立刻從自己娘家挑選堂妹左氏嫁進德王府,從此左氏、衛氏連成一氣,彼此互為助力。

左氏福澤深厚,肚子爭氣,嫁進德王府,三年內接連生下兩個兒子之後,經過幾年又得一女,三人均教養成才。

長子衛昀賢、次子衛昀良都在十六、七歲考取進士,入朝為官。

朝中有人好辦事,他們的祖父是先皇的好兄弟,父親又是當今皇上的左右手,兩代人脈,多方經營,年紀輕輕便是四、五品官員,前途指日可待。

左氏的女兒衛芙是京城第一才女,寫詩填詞、琴棋書畫,樣樣擅長,德王和左氏早有計劃要送她進宮,嫁予太子,如此一來兩家親上加親,左氏與衛氏從此在朝堂的地位亦能屹立不搖。

左氏的兒女各個能耐,相較之下,王氏所出的嫡長子衛昀康就……唉,讓人扼腕。

當年新婦進門,老德王爺體貼,知悉繼母難為,動輒得咎,便把孫子帶在膝下教養。

衛昀康樣貌好,五官長得比女子還要精致,有人說他和皇太後年輕時有八成像,因此打小便得皇太後寵愛,三不五時命人將他接進宮里住上個把月。

然而衛昀康不光長著一張好臉蛋,那顆腦袋才叫值錢。

他早慧,學什麼都快,老德王不吝教導,還聘武師進府,指導他武功。他十五歲考上狀元,同年老德王上奏,立他為德王世子,眼看著光明前途就在眼前展開,沒想到老德王竟在那年過世了。

案親過世,衛鋅理所當然要丁憂三年,可當時他與左氏一族正齊心合力掌控朝政、擴大勢力,倘若丁憂三年後再返回朝堂,怕已人事全非,就在他左右為難之際,衛昀康自願替父親守孝三年。

消息一傳出,京城百姓紛紛贊美衛昀康對祖父、父親的孝順之情。

然而誰也料不著,在丁憂的三年里,一個上進、能耐的衛昀康,竟徹底變了個樣兒。

他開始流連花街柳巷,賭狗賽馬,招惹得多少姑娘為他失了心,丁憂本該深居簡出,可他張狂得過分,氣得一票權貴子弟心氣難平,導致言官天天上摺子,怒斥他不孝,枉為人子人孫。

衛鋅氣得一個頭兩個大,打也打、罵也罵,卻怎麼都教不回過去那個勤奮上進的兒子。

丁憂結束後,衛鋅立刻給兒子尋了個差事,但衛昀康總有本事在三五天內把差事給搞丟,一次兩次、幾回下來,衛鋅不得不放棄他,把全部心力放在另外兩個兒子身上。

坊間傳言,老德王教養孫子嚴厲,人活著的時候還能鎮得住天性頑劣的衛昀康,人一走,他立即造反,連親生父親也壓制不住。

繼母左氏建議,也許給他娶門好媳婦能教他收收心。

衛鋅同意,左氏便從娘家尋一個遠房佷女柳氏,嫁進王府當世子妃。

她是歷任世子妃活得最久的一個,硬是撐過一年半才死于非命,死時肚子里懷了八個月大的男胎,母子都沒保住。

不知道是衛昀康命硬還是柳氏陰魂不散,之後他陸續娶了三個世子妃,但每個都撐不過半年,病的病、死的死,甚至還有被匪徒擄走的。

短短幾年下來,二十二歲的他,有過四任妻子,卻沒有任何一個為他生下子嗣。

說也怪,世子妃活不久,他的侍妾、通房丫頭共七人,每個卻都活得平平安安、順順利利,只不過她們的肚子皆是一點動靜也沒有。

謠言滿天飛,有人說衛昀康克妻,有人說他殺妻,有人說他好男風,不屑與女子同床,也有人說世子爺的院子里鬼影幢幢……

謠言盛傳,雖然世子妃的名頭好听,榮華富貴享不盡,但也得有命享吶。

皇太後心疼衛昀康,親下懿旨,為他賜婚。

但問題是,誰敢嫁?嫁一個、死一個,大紅花轎不是送嫁,而是送葬吶!

當然,滿朝臣官不乏有賣女求榮的,也有人想犧牲一個女兒來換得皇太後和德王府的庇護。

但皇太後是個精明人,怎看得上拐瓜劣棗?不管娶第幾任,她都要替衛昀康挑個溫良恭儉、最滿意順眼的。

在皇太後的標準里,家世不重要,婦德才是重點,最後多方打听,方從滿城閨秀挑中葉家女兒。

賜婚懿旨下,隨著時日將近,好事將成。

誰知數日前,衛昀康的外室居然抱著幾個月大的兒子跪在葉府大門,求葉霜高抬貴手,讓他們母子進王府大門。

那女子姓呂名香蓮,是個賣唱的,臉蛋艷麗、身段姣好,她抱著兒子,唱戲似的哭得淒淒慘慘、楚楚可憐,讓人聞之不舍。

據說,葉霜知道這個消息後,當場昏了過去。

而皇太後知曉後更是大為震怒,這不僅僅是拆皇太後的台,更是把德王府和葉府的面子全給扔在地上踐踏。

此事既出,家風端正的葉府當然要上摺子婉拒親事。

只不過天家動作快,摺子壓下,聖旨進葉家大門,葉知瑾從六品小闢一下子晉升為正五品。依他的能力,就算再努力十年恐怕也爬不到這個位置,嫁個女兒就能撈到這筆好處,何樂不為?

總之,這門親事沒鬧翻,葉霜最後還是得乖乖嫁進德王府。

不過為了彌補葉霜,皇太後荷包大失血,嫁妝不斷往葉府院子抬,還送來六十六個百中選一的陪嫁,因此有了今天的出嫁盛況。

問題是,葉霜能活多久?三個月?五個月?還是一年?

成親前五天,各家賭坊紛紛開出賭盤,京城百姓各個引頸翹望,等待答案出爐。

花轎里,她看著手中的隻果,接著下意識撫了撫頸間。

她垂著頭,後頸自喜袍里露出一段白皙肌膚,頸間瘀痕尚未褪盡,雖然用了上好的傷藥,還是留下一圈淡淡青紫。

她穿越了,就在八天前,正好是德王世子的外室找上門的那一天。

原主本就害怕嫁給衛昀康,再鬧過這場,逼得她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了,那天晚上,原主懸梁自盡,而她來了。

她也叫葉霜,只不過是二十一世紀的葉霜。

她二十二歲,家境小康,父母都是小學老師,家里有三個小孩,大哥葉風、姊姊葉雪是老二,她排行老麼。

扮哥姊姊都是資優生,大哥是那種過目不忘的天才型人物,年年跳級,最後從一流大學醫學院畢業,現在是有照醫生;大姊大學未畢業就考上精算師,被香港銀行用百萬港幣的年薪挖角。

在她家,獎狀數量可比廣告傳單,只不過獎狀上面的名字有風有雪,就是沒有霜。

葉霜和念書無緣,只喜歡涂涂畫畫、掐掐捏捏,擺弄點小堡藝,幸好父母身為教育者,明白因材施教的道理,所以她雖然有時不免感到自卑,但身心靈還算健康,並未自暴自棄。

大學她念的是商品設計系,這個正確選擇開拓她光明燦爛的人生。

在美術方面,葉霜相當有天分,大學時期她參加各項設計比賽,經常得獎,與獎狀無緣的她,在大學時期總算成為父母親的驕傲。

獎項諸多,履歷說不出的漂亮,所以在工作很難找的情況下,她剛畢業就被一家設計公司雇用,當她正準備大展長才時……她死了!重點是,她到現在還搞不清楚自己是怎麼死的。

活的時候不精明,死的時候更糊涂,幸好沒有進閻王殿,否則葉霜不曉得怎麼回答閻王爺的話。

餅去八天,她過得渾渾噩噩,不敢多講話,只能傻傻地看著、听著,任由一堆人在她身邊輪番勸說。

幸好,原主儲存在海馬區的記憶,一天天慢慢蘇醒,她漸漸對這個同名同姓卻不同靈魂的葉霜小姐有粗略的認識。

葉霜的母親月菱是老夫人身邊的大丫鬟,從小便跟在葉霜祖母身邊伺候,她性情溫婉,做事細心,主子是個講究規矩的,在老夫人身邊多年,月菱的氣質也不輸給大家閨秀。

月菱十八歲那年,嫁進葉家多年的盧氏遲遲無法受孕,老夫人便作主給月菱開臉,賞給兒子。

長者賜,不敢辭,何況一主一僕,兩人本就從小一起長大,情分自然不同于一般,成為夫妻之後,爺更是百般疼愛。

這樣的感情看在盧氏眼里,有說不出的滋味。

月菱懷上孩子不久,盧氏也跟著傳出喜訊,老夫人竟把功勞算在月菱身上,說她是個有福氣的,是她和肚子里的孩兒替葉家招來嫡子,對她益發看重。

一個格外得婆婆和丈夫看重的妾室,盧氏能不視為眼中釘?她嘴上不說,暗地里使的絆子可多著了,但月菱性情好,守本分,吃再多虧也都強行吞忍。

第一胎兩人都生下女兒,相安無事。

不多久,月菱又懷了身孕,這回太醫說她肚子里的是個男胎,老夫人和爺欣喜若狂,處處呵護,但盧氏怎能讓小妾搶在前頭生下長子,因此動了手腳,最終一尸兩命,滑落的胎兒果然是兒子。

老夫人查出真相,本想以妒為由送媳婦進家廟,誰知盧氏竟在這時候暈倒,請大夫號脈,才曉得她也懷上了,月復中孩子救下盧氏一命。

老夫人為彌補葉霜,作主讓她掛在盧氏名下,成為嫡長女,又把她帶在身邊,悉心教導。

老夫人出生世家,雖然家族沒落,但從小受的教養還是在的,葉霜有幸得她嚴格教育,琴棋書畫樣樣才藝都行,女紅不用說,那手簪花小楷更是令人贊嘆。

再說說盧氏,她懷的第二胎還是女兒,之後又再接再厲,連續生下兩個女兒。

老夫人見此,心中更加忿然,當年月菱月復中的孩子倘若平安生下,即便是庶子,葉家也算有後,要不是盧氏的嫉妒,葉家怎會至今尚無子嗣?因此對這個媳婦更加看不上眼。

接連生了四個女兒,盧氏再怎麼不滿,也不敢反對婆婆往丈夫身邊塞女人。

但不知道是命運作弄還是葉知瑾命中無子,倘若通房小妾懷的是女兒,往往能平安順產,如果是兒子,個個都胎死月復中。

老夫人不是沒疑心過媳婦從中作梗,卻苦無證據,就這樣,婆媳對決,後院成為煙硝戰場。

終于,在盼望多年之後,盧氏生下兒子,然而這又是另一場婆媳戰爭的開始。

老夫人覺得媳婦品性不佳,早晚會把孫子給養歪,想要親自教養孫子,但盧氏好不容易生下兒子,怎可能讓他與旁人親近,卻疏離自己?何況兒子生下,她總算母憑子貴,在府中的地位水漲船高,憋忍多年終于能夠抬頭挺胸、揚眉吐氣,對婆婆哪還有過往的恭敬?

就這樣,婆媳爭爭鬧鬧間,老人家怒氣攻心,病了。

老人生病,更別想把孫子帶在身邊,萬一把病氣過給孩子,豈非得不償失?于是乎,老夫人輸掉了孫子的扶養權。

好的不準壞的準,葉啟泰果然長歪了,他不念書、不上進,才七歲就跟著旁人進賭場,盧氏這個當娘的就算知道,也只能盡可能幫著遮掩,等到事情爆發,葉啟泰的賭癮已經戒不掉了。

後來賭場掌櫃上葉家要賭債,此事被老夫人知曉,一怒之下再也起不了身,兩個月後,老夫人過世。

葉老夫人死去,後院變成盧氏的地盤,多年媳婦熬成婆,終于能訂規矩、作主大小事,她能不氣焰囂張?

從此盧氏出入各府家宴,只帶自己的嫡女,把已經及笄、在京城小有名氣的葉霜晾在一旁,平日里拿她當奴婢使喚,動不動就禁足、毒打、餓上幾頓,盧氏把對老夫人的怨氣全數發泄在葉霜身上。

就這樣,一年年蹉跎,轉眼葉霜就要十八歲了,任她再能耐、再有才氣,也不會是好人家的媳婦人選。

盧氏暗自竊喜,盤算著再過兩年,等葉雲、葉霓出嫁,便尋個出得起價的商戶把葉霜送出門,換一筆聘金,替兒子攢家底。

誰知道,皇太後突然下了道懿旨,要替德王世子選媳婦。

消息一出,各家名門淑媛訂親的訂親、成親的成親,就怕德王世子相中自家女兒,盧氏也怕啊,畢竟她還有兩個女兒沒訂親。

這些年,為替女兒做聲勢以求得好姻緣,她花銀子請最好的教養嬤嬤,到處尋機會給女兒表現才藝,細細經營之下,女兒的名聲如日中天,人人都曉得葉府千金教養好,沒想到這份名聲成功地讓長女、次女嫁入高門,卻也讓葉雲、葉霓雀屏中選。

那日皇太後宣葉家女兒進宮,同行的還有好幾戶閨閣千金。

雖然如此,那些夫人們哪個是簡單的,人人心里都有數,知道自家女兒不過是陪襯,真正的紅花是葉家嫡女,因此爭先恐後把葉家女兒夸上了天。

盧氏也不是簡單貨色,她老早買通太醫,三百兩銀子花得肉痛,卻讓她的葉雲、葉霓有「不足之癥」。

滿京城百姓都曉得德王世子不缺錢、不缺名,單單缺個子嗣,有不足之癥哪還入得了皇太後的眼。

再加上葉霜雖然討人厭,但人家八字好是事實,她是貴子多、賢孫滿堂的幫夫命,要不是盧氏刻意耽擱,故意放話抹黑品性,當年老夫人還在,有多少好人家想上門求娶。

為此,盧氏還下重本,打听到皇太後的喜好,進宮當日故意把葉雲、葉霓打扮得花枝招展,襯得葉霜一朵水中清蓮似的。

葉霜雖然年紀大一點,但有太醫「掛保證」,不意外地,最後皇太後挑中不是嫡母親生的葉霜。

為此,盧氏洋洋得意了好一陣子,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,當年若不是存下壞念頭,如今要嫁進德王府的,可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了。

哪個當娘的不想把女兒嫁給世子榮享一生,唯有德王世子人人怕,寧可嫁給德王另外兩個長進兒子,也不願貪圖富貴,葬送親女性命。

葉雲、葉霓不肯嫁,葉霜何嘗願意?只是老夫人去世後,滿府上下還有誰會替她著想?

對父親而言,她就是個女兒,葉府什麼不多,就女兒多,一個女兒換連升三級,簡直太劃算。可惜皇太後只有一個克妻的佷孫子,要是有四、五個,葉府都嫁得起。

清流門風是演給外人看的,痛心疾首也是用來表演的,在絕對的利益之下,犧牲一個女兒算什麼?退親的背後目的不過是調高價碼。

葉霜本就不願意,再加上呂香蓮鬧這一出,她橫了心,取來白綾,綁上梁柱,在頸間狠狠纏繞三圈,踢翻凳子,存了必死之心。

然而死而復生的葉霜並沒有替自己爭取到不嫁的權利,只爭取到從宮里送來的高級陪房、丫鬟,以及一百二十八抬嫁妝。

都是些昂貴稀罕之物,足見皇太後下足重本,非要給德王世子扛個「貴妻」回府,鋪面、莊子、田畝、頭面首飾……盧氏粗粗估計,至少有三萬兩。

那些嫁妝令葉雲、葉霓嫉妒不已,幾度跑到葉霜跟前酸言酸語,葉霜猜測,要不是宮里人守得緊,說不定貪婪的盧氏真會干出偷梁換柱的事兒。